最后的遮羞布都被扯下,瓜迪奥拉和曼城护送水晶宫圆梦足总杯

发布时间:2025.05.18

说实话,不管能不能把足总杯捧回家,曼城这一年啊,简直就是“惨不忍睹”的典范。

最后一轮比赛眼看就要开打了,瓜迪奥拉带领的曼城,不仅跟自己最拿手的联赛冠军擦肩而过,连欧冠席位都悬而未决,联赛杯和欧冠更是早早打包回家,只剩下足总杯这个“安慰奖”了。

所以啊,对曼城来说,足总杯冠军根本不算啥稀罕物,背后的欧联杯席位更是没人稀罕。这么一看,这场决赛简直就是“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”,曼城也就是想拿个冠军,告诉大家:“看,这赛季的一切都是意外!”

结果呢,格拉斯纳的水晶宫队,直接把瓜迪奥拉和曼城的计划给搅黄了。

可能因为决赛对手是水晶宫,曼城这场比赛从一开始就“掉链子”了。

这场比赛,曼城没再用之前那套科瓦契齐+贝尔纳多-席尔瓦的组合,而是中场换成了贝尔纳多-席尔瓦和德布劳内,再加上左后卫奥赖利内收,后卫线摆出三个中卫,搞了个3-3阵型:

前场呢,曼城摆出了多库、哈兰德、马尔穆什和萨维尼奥的“豪华阵容”。

从进攻力来看,这场比赛曼城可是“火力全开”,双边锋加双前锋,哈兰德不在的时候,直接砍掉一个中场位置。

这一点,咱们之前战平南安普顿的时候就提过了,哈兰德一复出,肯定立马抢回首发,瓜迪奥拉也知道,哈兰德和德布劳内的组合已经不如当年了,得加上马尔穆什。但双边锋也要上,那就只能砍中场了。

这么一看,水晶宫队可就找到“胜利之门”了。

 

这场比赛,格拉斯纳的三后卫阵型基本没变,就一点小改动,镰田大地首发,占了个中场位置,跟沃顿一起在前锋线后面“站岗”。

平时啊,这么干可危险了。这赛季水晶宫一度跌到积分榜最后一名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镰田大地的位置和职责不好把控。但这场比赛,这都不是事儿,因为足总杯决赛,水晶宫果断选择了“防守反击”的基本策略:

开场后,水晶宫直接放弃球权,压缩空间,镰田大地的身体问题就这么被“策略性解决”了。瓜迪奥拉估计也猜到格拉斯纳会这么干,所以大胆地砍掉了一个中场。

开局阶段,双方都小心翼翼地试探,曼城很快就摸到了水晶宫的一个“软肋”,那就是边锋在进攻时反击打得犹豫,防守时又覆盖不了双中场身侧的空间。曼城早早就开始从这里45度角传中:

开局阶段,曼城就开始猛攻,角球机会也多了起来:

从当时的情况看,曼城可是“占尽上风”,边锋一对一有威慑力,阵型能拉开,肋部就有传球空间:

但是呢,有个大问题,就是进攻离球门太远了。

不管是边锋突破,还是外围传中,都威胁不到球门。水晶宫的三中卫防守起来轻松得很,大多数时候就站好位置,盯紧哈兰德和马尔穆什,最后抢点破坏就行。

特别是格拉斯纳今天还有针对性布置,双中场里,一个常态化回撤,帮三中卫防守前锋和潜在的肋部渗透:

这么一来,曼城就遇到个更大的问题,虽然摆出了双前锋,但球队进攻就像“双人坐牢”,哈兰德和马尔穆什都“动弹不得”。

外场10个人,就8个人在高频触球,触球位置还特别固定,跑动、穿插都少,更别说瓜迪奥拉不喜欢的对抗了。所以对水晶宫防线的牵扯少得可怜,曼城球权多,触球位置高,但就是形成不了对亨德森的压力。

而且啊,曼城的防守也出问题了。

 

外场10个人里,2个“坐牢”,2个大幅拉边,左后卫奥赖利收进肋部支援中场,3-3阵型让曼城两个边锋身后天然就有空当。

这里啊,就只能指望球员身体能力去覆盖了,但可惜的是,水晶宫可是三后卫球队,翼卫球员往返自如。

所以比赛第16分钟,马特塔支点作用一发挥,镰田大地就捕捉到了曼城中场少一人的弱点,右翼卫穆尼奥斯一路狂飙,没人能限制他,从容传中,找到了弱侧包抄的埃泽:

水晶宫的第一次反击,就这么进球了。

从数据上看,你可以说曼城首发布置没问题,高球权证明防守次数少,但一次对抗不过大中锋,自己没后腰,边路空间被对手翼卫捕捉,这三个问题就这么“串”在一起了。

从这时候开始,曼城就真的遇到挑战了。

 

进攻不顺,球员自己也能感觉到,所以马尔穆什决定“越狱”,不再傻等在前场中路,开始斜向穿插,但其他队友不借此机会加快节奏,一碰壁就把球权传给更安全的队友:

这一点哈兰德决定“越狱”的时候也看得很清楚:

瓜迪奥拉的球队啊,就是天生抗拒不可控的场景,不喜欢在乱战中捕捉对手的慌乱。

所以啊,哈兰德和马尔穆什之间的配合也不流畅:

这也很正常,马尔穆什冬窗才来,一起搭档的时候因为哈兰德受伤和瓜迪奥拉不擅长双前锋,少之又少。再加上水晶宫三中卫身体素质平均,不会有明显大打小或小打大的机会,没默契很正常。

但曼城也不会在双前锋配合时加强逼抢,捕捉水晶宫在狭小区域的处理球瑕疵,反而让这两个人尽量少配合,这还是思路上的问题。

所以曼城进攻想出力,但又一边发力一边收力,犹豫不决中,水晶宫多次反击,还是打曼城中场少人、边路少人的问题:

直到第33分钟,贝尔纳多-席尔瓦才在后上进攻中制造了点球,但曼城还没罚进:

包括曼城这次少见的转换中长传进攻,实际上打出了迪恩-亨德森的犯规:

这些都是曼城本该扳回局势的机会,但种种原因下,没改变局势。球队当然可以有委屈,但33分钟里,就两次打出对手的局促,还是曼城战术上的失败。

点球没罚进,曼城得重新起步,再次打出威胁,已经是上半场末段多库发挥个人能力了:

所以啊,问题早在上半场就显现了,但瓜迪奥拉哪会轻易改变战术呢?

瓜系教练看重训练表现,看重训练中的默契和流畅,但训练强度再怎么设置,也跟比赛强度没法比,特别是在一场定胜负的决赛里。

所以下半场回来,曼城稍有改变,比如右路传中次数大大增加:

比如第56分钟,第一次在边锋拉边和外围45度传中之间,打开了足以用传切攻入肋部的空间:

但在防守端,水晶宫两次界外球进攻,又把曼城吓了一大跳:

所以啊,水晶宫压力增加,但士气没下滑,格拉斯纳开始换人和调整,维持强度,争取给曼城制造最后一颗“钉子”。

曼城的第一次换人,直到76分钟才出现,客观来说,埃切维里的登场确实有效果,曼城前场跑动和穿插明显增加,他矮小灵活的特点也让肋部进攻更清晰:

但是啊,指望小孩首秀就在杯赛决赛里改变比赛局势,未免太异想天开了,也有些瞧不起格拉斯纳和水晶宫这些球员了。

他们从积分榜最后一名爬出来,进入中段,如今又在足总杯决赛跟曼城掰手腕,只有时间在阻止他们捧杯,能力不能小看。

 

于是啊,时间耗尽,水晶宫顺利圆梦。

这支球队向来强悍,不管是在霍奇森、维埃拉还是格拉斯纳手下,一贯如此。黑人球员的身体基础,加上三线位置上的特殊技术型点位,技战术合理,攻守平衡把控住,就能打出战斗力。

不说别人,曼城这几年在水晶宫身上吃的亏,也不止今天这一次。

本赛季啊,格拉斯纳在奥利塞出走、引进镰田大地这些变化上稍有波折,他知道球队需要补足技术环节,但管理层信任球队,没让他下课。萨尔登场,前锋素质补齐,翼卫可以先顾防守,水晶宫就有了防守反击的起点,战斗力和成绩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。

决赛里,在狭小空间利用镰田大地的灵活性和技术能力,用基本策略规避身体弱点,展现了格拉斯纳的精准把控。

跟格拉斯纳比起来,瓜迪奥拉就显得相当僵化了。

开局布置双前锋、双边锋,为此砍掉中场略显冒进,但在高球权支撑下,还算勉强能说得过去。

线路上,只有边锋突破、45度传中;对策里,完全没有双前锋出接、拉边,牵扯对方中卫的想法,反倒一味强调奥赖利、贝尔纳多-席尔瓦等人的插上冲击,那这和马雷斯卡要求库库雷利亚和里斯-詹姆斯猛插上进攻,有啥本质区别呢?

流派宗师沦落到和徒子徒孙一个水平,那大家一起争四,倒也不奇怪。

如今啊,最后的遮羞布被扯下,全场僵化表现成了水晶宫圆梦的背景板,曼城这个赛季只会因此变得更失败。

下赛季他们得打出啥成绩,才能让大家忘了这个赛季这个“污点”般的表现呢?


相关资讯